前言 .
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正式实施,从2025年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企业首次正式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
这一新规对广大电商经营者意味着什么?需要完成哪些合规操作?如何规避潜在风险?作为专业财务公司,我们为您详细解读这一重要政策变化。

从今年 10 月 1 日开始,一项全新的涉税信息报送数据正式上线啦!
没错,它就是——《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
这项举措可是有坚实的政策依据的:
(1)它是2025年6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10号公布,全文共十四条。明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要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等涉税信息 。
(2)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了相关公告,对报送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报送范围、报送内容、报送时间等 。
《规定》的实施标志着平台经济税收监管进入新阶段。经过前期宣传辅导、系统调试等工作,目前税务部门和各大平台围绕涉税信息首次报送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核心要求很明确:平台企业需定期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首次报送将涵盖第三季度的信息,税务机关可利用这些信息与平台内经营者申报信息进行比对,识别不实申报风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这个板块切切实实地纳入了国家税务部门重点监管的视野。
上半年曝光了好多起网红、MCN机构的虚开发票、偷逃税等违法活动典型案例,其实表明国家主管部门早就开始对网络平台的涉税犯罪动手了。
现在,更是通过建立涉税信息报送制度,使得税务机关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加强税收征管 。
一
“操作要点”大揭秘
———————————
”
哪些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其运营者需要报送涉税信息呢?
重点提示:互联网平台需要报送,同时入驻平台的各商家、经营者也得报送。
1.需要报送的平台:
依照规定,包括运营网络商品销售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灵活用工平台 ,还有提供教育、医疗、旅行、咨询等各类服务的平台,以及为平台提供聚合服务、为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提供营利性服务的小程序、快应用及其基础架构服务平台等。只要符合这些类型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都在报送主体范围内 。
2.需要报送的经营者:
具体到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涵盖已取得登记证照和未取得登记证照的各类商家、主播、提供服务的个人等。比如淘宝上的众多商家、抖音平台的主播、滴滴平台的司机等,他们的相关信息都需要被报送 。
特别提示:
根据《规定》,平台内经营者需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这是合规经营的第一步。
必须登记的情形:按照《电子商务法》规定,除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等法定情形外,均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
关键阈值: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超过10万元,应当办理市场主体登记。需特别注意的是,同一经营者在同一平台或多个平台开设多家网店的,各网店交易额应合并计算。
平台企业有提醒平台内经营者依法登记的义务,平台内经营者也有在其网店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的义务(即“亮证经营”)。
(二)报送内容明细
报送内容主要分为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
1.身份信息方面:
如果是已取得登记证照的平台内经营者:要报送名称(姓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地址、店铺(用户)名称、店铺(用户)唯一标识码、专业服务机构标识、联系方式等 ;
未取得登记证照的:则报送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国家或地区、地址、店铺(用户)名称、店铺(用户)唯一标识码、联系方式等 。
运营网络直播平台的企业:还要报送直播人员服务机构与网络主播关联关系表 。
2.收入信息报送方面:
收入信息报送的是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上季度的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包括收入总额、退款金额、收入净额等)、从事其他网络交易活动取得的收入以及交易(订单)数量 。比如一个电商商家上季度销售商品的总收入、退款金额,最终的收入净额,还有交易订单的数量等,都要如实报送 。
税务部门提醒,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如实汇总在各平台及线下其他渠道取得的全部销售收入,按规定时限完成纳税申报,不得将本应归属于同一纳税主体的收入,通过变更店铺经营主体、关联交易、更换提现账号等方式,分散至多个纳税主体,通过违规分拆收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若未如实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报送时间与频率
报送时间是按季度终了的次月内进行。
首次报送是在 10 月 1 日 - 31 日期间,报送上一季度(7 月 - 9 月)的数据 。以后每个季度结束后的次月,都要按时报送上个季度的相关涉税信息 。
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记住时间节点,提前做好数据整理和准备工作,避免逾期报送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
(四)报送渠道与方式
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数据接口直连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的其他渠道,按照规定的数据口径和标准,通过网络方式报送涉税信息 。比如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数据接口直连,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这样既高效又准确;而一些小型平台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电子税务局,手动上传相关信息 。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安全 。
(五)商家查询路径
对于商家来说,也可以查看平台报送的涉税信息数据。
以抖店为例:商家可进入抖店 - 资金 - 账单管理 - 涉税信息报送数据处查看 。这里会展示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的相关数据,商家可以核对自己的经营数据是否准确,如有疑问,及时与平台或税务机关沟通 。
二
“不报送”后果很严重!
—————————————
”
随着涉税信息报送数据的上线,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平台企业,还是平台内的经营者与从业人员,都需要高度重视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
(一)平台企业风险
对于平台企业来说,如果未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提供涉税信息,瞒报、谎报、漏报涉税信息,或者因平台企业原因导致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又或者拒绝报送、提供涉税信息,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税务机关会责令限期改正,若逾期不改正,将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 。
而且,相关情形还会按规定纳入纳税缴费信用评价管理 。要是一个年度内 2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报送或者提供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示 。这对于平台企业的声誉和后续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用户信任度下降,业务拓展受阻等 。
(二)平台内经营者与从业人员风险
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如果存在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行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不仅需要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还会被处以罚款 。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比如,之前就有一些网络主播因为隐匿收入、虚假申报,被税务机关查处,补缴了巨额的税款和滞纳金,还受到了严厉的罚款处罚,个人形象和事业也遭受了重创 。这也给其他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
特别提示:
不报送是不行的,有些人可能会动歪脑子,那就随便报点假的数据呗。
我告诉你:心存侥幸,耍小聪明,在国家机器面前不堪一击!
因为:对于监管部门的税局来说,它能获得平台提供自身的经营信息,也有平台内商户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获得了平台经营者报送的信息,外加金税四期的大数据沉淀。
大数据!大数据!大数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数据是可以比对的,想做假,没门!
三
“专业建议与应对策略
—————————————
”
作为财务专业人士,我们建议客户以积极态度应对这一变化,提前布局合规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到新的税收监管环境。只有合规经营,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平台经济中行稳致远。我们建议电商客户采取以下行动:
自我评估登记需求:立即核算去年至今在各平台的累计交易额,如超过10万元阈值,应尽快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用大白话说:您该注册一家正规的公司了。
全面清查收入源:梳理所有平台及线下收入,确保纳税申报全面、准确,避免遗漏任何收入来源。
检查现有税务合规状况:对历史纳税申报进行复核,如有疏漏或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完善内部记账系统:建立能够归集多平台收入的财务记账系统,确保能够准确汇总所有收入数据。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不确定的税务处理问题,及时咨询专业税务顾问,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合规风险。
结语
备注:本文由专业财务服务机构撰写,旨在帮助电商企业理解最新税收政策。具体操作请以税务机关官方解读为准,如有特定问题,欢迎咨询专业税务顾问。
——THE END ——